〇 引言:好奇心、关注与AI浏览器的“未来之光”
2025年春,一款名为 Fellou 的 AI 浏览器突然在中国创投圈掀起涟漪:
“三天内,BAT 战投、头部 VC、知名创业者、高管都来找我,希望能和 Fellou 团队建立联系。甚至有一线投资人焦虑地说,这种创始人和产品应该早就推给他!”
这种超级好奇,背后是行业对“AI 浏览器 2.0 时代”真实到发烫的期待。所有人都在追问:
- AI 能否真正重塑互联网的入口?
- 浏览器还能再变成什么样子?
- 谁能代表下一个时代?
Fellou 发布会三天内就成为“超级新物种”的焦点。它到底是什么?是噱头还是革命?接下来的实测,就是一场全行业真实好奇、批判与期待的交锋。
本次实测我们公开招募了以下成员(部分选择匿名),力图给大家带来一线最新真实体验。
昵称 | 身份 | 测试场景 |
---|---|---|
Emma | 某一线VC的AI投资人 | 研究能力、建站能力、时序数据追踪分析 |
Yuki | 某一线手机厂商产品经理 | 产品交互体验+金融场景 |
AJ | WayToAGI 发起人 | 新手体验 |
Joy | 智能硬件创业者 | 偏 2D 方向的场景能力 |
Y 博 | 某资深算法工程师 | 跟踪本行业全球论文的情况 |
种子 | 某一线大模型公司运营 | 信息订阅,分析报告 |
Tiger | Hacking4fun 主理人 | 产品体验+信息调研分析 |
LeYang | 某出海应用创业者 | 海外行业和应用分析 |
---
title:
name: 本文目录:
level: 1
center: false
exclude: ""
style:
listType: dash
omit: []
levels:
min: 1
max: 6
---
# 本文目录:
- 〇 引言:好奇心、关注与AI浏览器的“未来之光”
- 一、技术路线、身份护城河与速度信仰:Fellou敢于不同的底层逻辑
- 二、上手门槛与初体验:新物种的惊喜与割裂
- 三、AI Agent自动化与任务链:创新光芒与现实边界
- 四、内容质量、信息幻觉与专业极限挑战
- 五、行业共识未来展望:光与影,及其彼岸
- 附录:一线VC、产品经理、极客、创业者与专业评测人的真实反馈
- 1. 一线 VC AI 投资人Emma——精准业务场景+结构化体验
- 2. 一线手机厂商产品经理 Yuki——产品横评与金融业务深度场景
- 3. WayToAGI社区发起人AJ——极客视角与极限测试
- 4. 智能硬件创业者 Joy——复杂自动化链与结构化极限
- 5. 资深算法工程师 Y 博——专业学术场景极限挑战
- 6. 头部大模型公司运营“种子老师”——内容自动化、日报、检索
- 7. Hacking4fun主理人Tiger——极客主理人全链路体验
- 8. 出海应用创业者 LeYang——多语言报告与产品稳定性挑战
一、技术路线、身份护城河与速度信仰:Fellou敢于不同的底层逻辑
Fellou 团队在起点上就选了最难走、也最有未来的路——不是复用大家都用的 Chromium 内核,而是用 Electron 做“自研 AI 浏览器”框架。这意味着:
- 短期痛苦:很多 Chrome 用户习惯的基础功能(Tab、历史、扩展、插件生态等)需要团队自行补齐,代价巨大,初期体验短板明显;
- 长期机会:只要 AI 时代窗口真的开启,Electron 的灵活和极快迭代速度,将成为“谁能先进化出新物种”的胜负手。
“快就是一切。只有足够快,AI产品才能‘进化成你想要的模样’。”
身份认证也是 Fellou 的“秘密武器”。你或许注意到注册 Fellou 的邮件身份系统,正是他们上一次创业的 Authing——如今已是中国最头部的身份认证方案 。对 AI 浏览器来说,这背后代表着什么?
- 抓取敏感数据、处理权限,未来都是产业级AI应用最大难题之一(比如ChatGPT、manus等都卡在用户隐私获取上)
- 有Authing做底座,Fellou天生就有数据安全、跨站授权、企业分层、账号体系等“行业门槛”,这些或许比 Agent 能力本身更关键。
“Fellou团队有authing做底座,我依然看好他们穿越周期的可能性。身份认证和数据权限,是AI浏览器未来的基石。”
所以,这不是一条最舒服的路,却是最有勇气、最接近未来的路。
二、上手门槛与初体验:新物种的惊喜与割裂
几乎所有受邀测试的行业用户,都会在 Fellou 第一次打开时,感受到一种“新物种的割裂感”。
一方面,注册流程流畅,用户体验专业且高效,让人印象深刻。
另一方面,初始界面、交互逻辑和基础体验,却让很多人陷入了“AI创新”和“传统习惯”之间的强烈冲突。
- 新建 tab 时弹出 AI 指令框,而不是熟悉的空白页;
- 很难找到传统浏览器的“地址栏”、“历史记录”、“插件市场”;
- 标签栏右键复制、网页地址获取等刚需功能经常出现 bug 或行为反直觉;
“作为浏览器,这玩意真的挺难用,复制网页地址都找不到地方,新建标签弹窗也不友好!”——Tiger(Hacking4fun 主理人)
极客与工程师用户普遍反馈:Fellou 初期的“新物种感”令人激动,但日常主力浏览体验短板明显,需要二次学习成本,且很多老习惯无法复用。
AJ、Joy 等极客也坦言:
“任务链规划超强,但基础浏览体验真需要补,极客们更想要的是极致可控和自定义。”
三、AI Agent自动化与任务链:创新光芒与现实边界
Fellou 最被行业看重的,是其在“AI自动化任务链”与“Agent级跨网页多任务”上的创新尝试。
无论是投资人、产品经理,还是硬件创业者、极客用户,都有过让 Fellou 帮他们批量调研公司团队、跨平台自动收集联系人、批量登录小红书/LinkedIn/科研网站,甚至一键爬取并输出结构化报告的真实场景体验。
“能不用写代码就批量搜数据,已经很惊喜,但要真成为工程师主力还差多线程与极限稳定性。”——Joy(智能硬件创业者)
产品经理Yuki的金融深度报告、Emma的投资尽调、AJ的任务链极限测试,都共同指向一个核心体验:
- Fellou的Agent任务链规划和多场景自动化体验,在国内同类产品里已极具突破性;
- 多窗口、多任务流、链式动作可以显著提升“信息采集/跨站调研/批量整理”的工作效率;
- 不同于Dia、Manus等竞品的“AI对话为主”,Fellou更像一个“全自动智能助手”+“浏览器级信息采集RPA”。
但现实边界也很快暴露——
- 自动化任务的深度和稳定性有明显上限,复杂批量任务(如200+联系人采集、海量论文爬取)常常卡在流程/Token/反爬/登录限制;
- 某些任务链出现输出null、中断、误跳、需要手动干预,不能100%无脑托管;
- 结构化输出和多格式导出(如表格/网站/CSV/Markdown)虽然令人惊艳,但也经常因流程链断点、系统卡顿,导致结果丢失或不可用。
“Fellou的Agent自动化是我见过最丝滑的,但在核心信息抓取和账号体系上还需补齐,否则只能算及格。”——Emma(VC投资人)
Yuki、AJ 等产品经理与极客还指出:
“Fellou适合对内容深度、结构化有极致追求的专家,但网页反爬和AI幻觉的治理要持续打磨。”
Fellou在Agent自动化和任务链创新上的确有“未来光芒”,但“稳定性/深度/流程兜底”离理想还有距离。
四、内容质量、信息幻觉与专业极限挑战
如果说AI Agent让 Fellou 迈入了“未来浏览器”的新赛道,那么内容质量、信息幻觉与专业场景极限,则是这条路上的“天花板”。
运营、产品经理、内容创作者纷纷表示:
- Fellou 在自动生成日报、行业调研、市场分析等"日常场景"下,框架结构美观、效率极高,非常适合"做内容打底"。
“适合做内容打底,做不到专业级深调研。对于高效日常流程很有用。”
但一旦进入专业领域或极限业务:
- LeYang(出海创业者)和 Joy(硬件创业者)多次遇到报告丢失、历史错乱、系统卡顿等“致命bug”,难以应对复杂的多语言、多任务生产力场景;
- 资深算法工程师Y博测试“学术论文批量采集”场景,发现Google Scholar全是幻觉、采集量极少,arxiv只有低频真实采集且数据量瓶颈明显;
- 专业评测人K一度因“回溯不可复现”选择退场:
“任务重跑后报告消失,历史内容混乱,生产力场景完全不友好。”——LeYang(出海创业者)
资深算法工程师Y博的学术批判也直指Agentic Browser的“信息幻觉”硬伤:
“严肃学术场景全靠运气,幻觉和复现性太差。”
总结来看,Fellou 在内容生成和结构化初稿上有优势,但在数据深度、信息幻觉、系统稳定性、可验证性和高信度领域,当前还不足以打动最挑剔的专业用户。
Fellou 当前更像“能浏览网页的Agent工具”,而不是生产力主力浏览器。
五、行业共识未来展望:光与影,及其彼岸
尽管Fellou在体验、功能、稳定性等方面有着各种争议和批判,但整个行业高管、投资人和极客用户都形成了罕见共识:Fellou 是当前最接近AI浏览器2.0未来形态的中国玩家之一。
一周的高密度实测,让我们看见了“浏览器+AI”的极致可能性,也暴露了2.0时代的所有现实痛点。真正的浏览器革命尚未到来,但已然点亮了前路的光与影——这是一场所有AI人、所有用户都值得持续关注和参与的创新征程。
让我们继续期待这位登上纽约时代广场标志性地标——纳斯达克大屏的 95 后创业者谢扬在时代浪潮之巅究竟能给行业带去怎样的变革,时间会叙述一切。
附录:一线VC、产品经理、极客、创业者与专业评测人的真实反馈
1. 一线 VC AI 投资人Emma——精准业务场景+结构化体验
“Fellou 的 Agent 自动化是我见过最丝滑的,但在核心信息抓取和账号体系上还需补齐,否则只能算及格。”
场景:高频公司/人才画像,投资前调研/Mapping/输出呈现给IC
核心体验:
- 通过 Fellou 自动批量调研 Linkedin(如OpenAI新加坡团队),快速结构化整理 Onboarding、背景、职能、院校等信息
- 亮点:eko 框架速度快、操作流畅、Agent操作链完整度高
- 痛点:部分成员抓取遗漏、密码管理和验证卡点、输出格式需表格化提升
评分:7分(产品方向突出,但信息完整度与输出灵活性待提升)
2. 一线手机厂商产品经理 Yuki——产品横评与金融业务深度场景
“Fellou适合对内容深度、结构化有极致追求的专家,但对网页反爬和AI幻觉的治理要持续打磨。”
- 场景:横向对比 Fellou、Dia、Manus 在产品交互与金融行业报告场景的综合体验
- 典型体验:
- Fellou在“自动化操作网页、深度搜索与结构化报告”上遥遥领先,输出美观、内容丰富
- Dia 个性化更强,Manus流程冗长,Fellou 则结构深但存在 AI 幻觉
- 金融行业报告对比:Fellou 生成最深度报告,但部分结论为幻觉、缺少数据支撑;Manus 质量次之,Dia 补充性强但深度不足
- 综合:交互体验优于Dia,但仍需完善基础浏览器能力
3. WayToAGI社区发起人AJ——极客视角与极限测试
“Fellou任务链规划超强,但基础浏览体验真需要补,极客们更想要的是极致可控和自定义。”
- 场景:任务链极限、多页面登录、内容结构化测试
- 过程体验:
- 网页总结、深度爬取、信息整合任务均可用,但“任务链执行中经常输出null、token溢出、流程有断点”
- 新建tab强制弹窗、无传统地址栏等基础交互被诟病
- 槽点:任务执行时页面锁定、不支持后台并发
- 结论:适合自动化实验与AI探索,不适合主力浏览器
4. 智能硬件创业者 Joy——复杂自动化链与结构化极限
“能不用写代码就批量搜数据,已经很惊喜,但要真成为工程师主力还差多线程与极限稳定性。”
- 场景:自动搜集“高铁地震学”行业联系人,批量生成结构化CSV
- 过程体验:
- 多任务爬取/核验,自动分窗口、字段结构判断强
- 最高一次爬到22个有效联系人,但深度扩展受限,不能自动化爬取极大量信息
- 输出为结构化表格与网站,体验惊艳但边界明显
5. 资深算法工程师 Y 博——专业学术场景极限挑战
“Agent能自动处理登录验证比Manus好,但严肃学术场景全靠运气,幻觉和复现性太差。”
- 场景:Google Scholar、arxiv等学术论文自动批量采集与分析
- 专业评测:
- Scholar场景全幻觉,采集量极少,5分;
- arxiv采集真实但始终无法突破数量瓶颈,6分;
- 消费决策类任务则内容丰富准确,8-9分。
6. 头部大模型公司运营“种子老师”——内容自动化、日报、检索
“适合做内容打底,做不到专业级深调研。对于高效日常流程很有用。”
- 场景:AI日报/市场调研自动生成,模板与资料检索
- 体验总结:
- Fellou适合初稿与模版自动生成,内容深度一般,溯源能力不足
- 豆包等竞品输出更细致权威
7. Hacking4fun主理人Tiger——极客主理人全链路体验
“看好产品形态,但目前只有雏形,还需要完善基础功能和提升内容质量。”
- 场景:全功能测试,自动任务、网页总结、Deep Search
- 核心点评:
- Agent、Deep Search交互创新,但信息量和内容质量仍弱
- 浏览器基础功能缺失(地址栏、tab管理、扩展等),新标签弹窗不友好
8. 出海应用创业者 LeYang——多语言报告与产品稳定性挑战
“报告交互创新,但系统不稳定是最大痛点。愿继续当小白鼠,但现阶段风险大于收获。”
- 场景:南美市场应用研究,多Tab报告与多语言、产品稳定性
- 实际体验:
- 生成速度快,报告可多语言,但内容深度和交互出错、历史报告丢失等bug频发
- “任务重跑后报告消失,历史内容混乱,生产力场景完全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