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十月札 | 在不确定的时代维护内心的秩序

· 阅读需 17 分钟
  1. 大家都说成年人要学会管理情绪,此话自然不假,但多半特指不让自己的情绪失控,也就是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但私以为,这还只是初等的入世造诣,我认为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管理,而是驾驭,也就是能够为达到自己的某些目标而相应的调整自己的情绪。这听起来像是戏精的必修课,似乎是种邪门歪道,不过我侧重的是理解自己的情绪,允许适当的放松,明白什么情绪下该做什么事,以及如果不合适则如何调整的一套体系,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套还是要适当划清界限,可以作为中等的入世造诣。那有没有高等的入世造诣?从理论上来说,肯定也是有的,从文学上说则比较简单了:「大道至简、无欲则刚」,简而言之:「永远做自己吧!」因为知其不可而为之,那一定是真的勇士。致敬近日的勇士,中华大地竟有一人是男儿。
  2. 自工作以来,每天的早餐吃什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也有和一些健康饮食的博主聊过,大致也知道比较好的、方便的早餐形式是啥样,可惜一个人总没有那样的动力与习惯,所以至今甚至没有耐心地亲手做过一次早饭。还好通勤沿路幸而有一两家早点店,不过也无非就是些包子、手抓饼和蛋之类的。杭州有家一男二女三年轻人开的早点店,主卖煎包和煎饺,五元四个,倒是很可口,只可惜店铺正在转租,我询问为啥呀,这不生意挺好嘛,他苦笑,说有新的事情要做。杭州公司对面是一个老阿姨的小摊,有糯米鸡,是大学时前女友和我都最喜欢吃的,遂点了几次,确是还有点味道。北京公司附近有一家天天路过,但直到最近才意识到有早点卖,头两次去她们家时还颇有点生疏,连递个啥东西还隔着张桌那种,后来买多了,已经会主动问「今天吃点啥」之类的了,而我一般就说「你有啥推荐的吗」。我从大学时就开始关注创业领域,向来对开个馆子(除非是咖啡馆)之类的生意不感兴趣,所以每次与这样的小馆子产生命运的羁绊时,都会不可避免地感叹一句:「我要是能和他们一样只满足于开个小馆子,在某个几十平米甚至几平米的空间内一干就是好多年,多好啊,可惜我做不到」。
  3. 开小馆子肯定不是我的style,但埋头苦干的车库精神我倒是欣然往之。近年来,确实可以自豪地说是在不断拓宽与拓深自己的技术栈,源码阅读、BUG调试、工程设计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这点是让自己感到很满意的。尤其是去年单枪匹马签订对赌协议挑战系统开发、年中三天内搭好了烂尾楼开源项目的数据分析框架,以及给facebook等公司开源的博客、图形渲染、微信机器人等开源项目贡献PR等,我已然进入了全面 Social Coding 的阶段,再也不是大学时那种止步于和非程序员炫技的闷头青了。同时也在打磨一些自主研发的实用工具,例如基于http的飞书文档sdk、豆瓣租房爬虫与油猴脚本、电商比价平台等等,都是把支持对外使用作为目标之一的(尽管还没考虑商业化)。我始终相信,一个人总是倾向于高估自己一年能做的事,而低估十年能做的事,我承认自己不属于坐电梯的那档人,但我正在努力打造一个自己的电梯(就像马斯克想打造的纠正反馈循环)。
  4. 这个电梯是这样构成的:「一套支持实时集中获取分析与管理的信息系统、一个支持高速记录与完备归档的文档系统、一群同样富有技术追求的追梦者和几个富有前瞻力执行力的筑梦师」。这座通往喜马拉雅山顶的电梯里,没有大家喜闻乐见的资本,没有大家茶余饭后的八卦,一切都是基于纯理性出发的硬条件,这些条件里,有一些已经做了一些初步尝试,目前来看颇有成效。从年初开始,我花了一定的时间成功搭建了其中第二部分的文档系统,实现了数百万个人笔记的系统沉淀与切片输出,这是一整套完善的控制流,尽管复杂,但有序,最重要的:「出奇的好用」,以及为后续其他项目的展开提供了强大的底层支持。这一切的一切,都得感谢当今的互联网技术,让个人的力量可以变得无比强大。
  5.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今年比较幸运的是新认识了一群有理想、有能力、有魄力的计算机与创业相关的朋友/年轻人,比如清华本科直接辍学创业的ccy同学,第一次和他线下交流就被他极其敏捷的思维与表达能力、极其开放的视野与格局所触动;北邮毕业在字节工作的jack、若哥jack-ruo等,他们对各个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计算机技术的涉猎广度与研究深度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球知名的反动分子领袖立党老师永远戏谑国内外政治经济与技术、时不时拉个discord和大家一起讨论热点、理性与感性并存的风格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旧有的盲目崇拜的世界观……三年前我就问过leader一个问题,关于每天一般都干嘛的,她回答就是「看书-->交流-->工作」,然后循环。在这个循环里,中间那环“交流”当时启发了我许多,后来我虽然不做投融资方向了,但即使是在纯技术领域,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偶然就能打开新的思路,甚至一切是在自言自语的过程中理出来的,背后的原理自然就是费曼学习法。总之,这也是我今年一直运营着一个小小的微信社群直到现在的原因所在,通过一定的社交可以快速帮我们迭代。
  6. 说到微信群,这就不得不谈今年各种封号、炸群的故事了。这部分,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真地一无所知,但亲历了四次封号(无法查看群聊新消息、无法交互朋友圈)与两次封群(群消息能发但是除了自己其他人invisible-users都看不见,从而形成群还活着但没人愿意继续聊天的错觉)的我来说,实在太能理解被封号的感受了。一般而言,目前被封号的逻辑就是因为在群里或者朋友圈聊了一些敏感的话题,导致被短暂封号(1、2、7天或半个月不等),而根据一些传言、测试与经验判断,目前微信私聊是不被监控的,但群聊和朋友圈每一句话、每一张图都是被监控的,所以请我的朋友们谨言慎行,因为不但有被封号(社交性死亡)的风险,还有被请喝茶的风险(尽管作为男人,不进几次🍊实在说不过去)。这里有张图seal-wechat-logic解释了封号逻辑,个人认为说的比较清晰。另外,随着最近大规模永久封号(永久限制所有社交场景使用功能,只保留财产提现)现象的发生,一些大谈特谈社交死亡的文章已经出现,不得不说这便是中心化绑定的弊端,也许进一步利好web3;而技术方面,几年前教大家如何备份联系人的一些文章也陆续被挖了出来,我个人倒是对这些传统手段不是甚感兴趣,而更青睐于自己以程序手段解决,这也是我接下来比较想做的一件事:基于wechaty, dtrace, matrix等技术做一个统一化的跨平台实时聊天与备份系统,并兼容tg、twitter等,目前已经有部分子项目在work进程中。如果硬要说为啥要做这么个玩意,大概就是「如果一件事情你无法改变,那就接受它」--> 「如果一件事情你无法改变,那就改变你自己」。总之,作为一名技术人,是绝对不能容许有一个一家独大的平台决定个人的生死的,我们要时刻做好准备,放弃幻想,保持战斗。
  7. 提到web3就不得不多说一嘴,现在大环境急转直下、国企带头断腕、企业融资困难、资本惊慌失措的惨乱现状确实让web3、nft、DAO等成为目前一个炙手可热的赛道,据消息奔赴小小的新加坡的投资人数量都超过创业者数量了,回想我们当时打创业比赛那种买方市场,真地是沧海桑田,不得不认时也命也。更有意思的是,一大批web3游民环球全球、弄潮浪尖,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给予笼内人不少的信心与力量。在国内如火如荼地论证制度优越、决策正确但资本节节败退、退居幕后的同时,大洋彼岸时不时传出令人艳羡的技术突破。遥想几年前的二马对话,老马对小马移民火星的梦想手舞足蹈地说假如哪天电梯修到喜马拉雅山顶了自己也许会考虑去看一看,这才三年却已物是人非,小马不失幽默地问一句老马去哪了。是啊,老马去哪了,那个敢做敢说的老马去哪了,没人知道。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和老马一起离开的还有那巨大的三驾马车、那眼里夹杂着迷离的唯一的笃定的澄澈爱意、和那一去再也不复返青春懵懂的旧时光。
  8. 话说,今年最令自己开心的一点就是下定决心又买了一块滑板,接续了九年前全街可能唯一一个每天上下班御剑飞行的靓仔梦。无论是北京通勤的1公里,还是杭州通勤的2.5公里,亦或北京溜达的10公里,来去自如,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觉得始终年轻」。对,年轻,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今年刚来北京不久后,就出现了大背软组织挫伤,伴着东航321空难一下跌入了黑暗的谷底,但天无绝人之路,在熬过一周的艰难时光之后,我又重新焕发生机,直到现在,已经开始与病痛共存,再无负担。是的,最后我选择了共存,和麻雀sparrow共存。显然,这在当下看起来是一条极其危险的路,因为我们必须承认任何病痛都是让人不那么愉悦,甚至有生命风险的,当我们不在某个位置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也只能选择接受。不过,那一定不是我。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在不确定的信息化时代,理应有自己的一份看家本领维护自己内心的一片秩序。然而这个秩序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到底又如何维护,这些问题的答案却不那么明了,也没有一个万金油的答案适合所有人。
  9. Run吧,阿甘,你的生命属于大地!
    • Fight for your light of consciousness!
    • 自分の意識の光のために戦おう。
    • Luttez pour votre lumière de conscience.
    • Kämpfe für dein Licht des Bewusstseins.
    • Боритесь за свой свет сознания.
    • Боріться за своє світло свідомості.
    • Combattete per la vostra luce di coscienza.
    • Lucha por tu luz de conciencia.
    • Πολεμήστε για το φως της συνείδησής σας.
    • 为你的意识而战!

    • 我和若哥都深爱typescript这门新兴的强类型语言,都曾活跃在wechaty开源社区,分别拥有自己的博客
    • jack的telegram channel和若哥基于matrix+bridge的自建聊天服务器,也成为了接下来最吸引我的一些潜在研究项目

  1. 准确的说是大陆手机号注册用户

  2. 封号逻辑: picture 1

  3. 1958年,席卷全国的麻雀“清零”是如何终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