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changes-and-imuttables

· 阅读需 3 分钟

不是intro的intro

我看杨振宁在一次关于世界上是否有神的访谈上提到了自己不同年龄段的认知,他认为年轻时是更自信的,所以不相信世界上有神,并且相信自己能回答能证明这个问题。但随着阅历的增加,他开始相信是有的,当然不是一个人形的,因为宇宙的秩序绝非偶然,这必然是一个造物者得意的杰作。

我想借杨老的例子作为本次文章的开头,没有什么其他用意,我只是同样隐约觉得,有些东西,不可言不可知,或者言之如鸡肋,渐渐地便没了那么心气,也就不再那么地“自信”了。

今年以来,光怪陆离之事不可谓不多,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下意识地让自己缓一缓,须知,历史从没有新鲜事。所以这又得以让我以平常心去看待发生的这一切,这样的一种心态与视角提供给我的是一个横向的、更宏观的画卷。而如果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再糅合进去,仔细地将过往的每一笔细细梳理,则又提供了一个纵向的、更深厚的图景。

我们就是每天观着这巨大的、宏观的、深厚的图景,不断地、日复一日地生活着,同时也时时刻刻地为这巨大的、宏观的、深厚的图景勾勒上新的内容,构成一个瑰丽奇伟的马尔科夫场。

问题是,如果把我们生命的客观存在与世界的客观羁绊当做该马尔科夫场的数据部分,我们该构建怎样的算法策略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决策当下。

这显然是一个 too big to think 的问题。

在有限的过往里,我大概搜集了有这么些种算法策略:

  1.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努力维持自己内心的秩序